查看原文
其他

《伤寒论》—— 仲景带着你去临床

2017-04-17 时振声 肖相如频道

肖相如按:我的老师时振声教授,根据其抢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实践,圆满地解决了厥阴病这一“千古疑案”,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。


写在前面:《伤寒论》是张仲景前辈给我们留下的临床指导用书,只不过,随着时代的变迁、记录言语的习惯和知识体系的改变等原因,我们变得不太能懂得他的意思。

如果,我们应当遵循张前辈写书的背景(即临床实践),来反观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和财富,这样,是不是就能离他更近一点呢?



2

   

联系临床实践



学习《伤寒论》要联系临床实践。


联系临床实践是指联系急性热病的临床实践。


急性热病按现代的观点当属急性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,这些病初起绝大部分都有发热,不要认为《伤寒论》里面包括了许多杂病,有些症状看起来是杂病,但恰恰正是各种急性热病的个性所在。


 一 


王履《医经溯洄集》:“厥阴篇中下利呕吐是杂病,所附各方是与厥阴无关的杂疗方。”我们来看看这句话。


从临床实践来看,具有“犹未十稔,其死亡者,三分有二”的流行特点,且死亡率很高的,正是《伤寒论》厥阴病篇中所反映的一些与下利呕哕有关的急性传染病(如中毒性痢疾等)。


这些急性传染病恰恰又能引起感染性休克(热厥),而下法(厥应下之)可以降低死亡率,能够达到热撤厥回。


如果不能及时治疗,热厥可以向寒厥转化,在转化的过程中,热是真热、寒是真寒,出现寒热夹杂的情况。


由于内环境的紊乱,病人常在死亡前有吐蛔的表现,这可能就是厥阴病寒热夹杂本质的由来。


 二 


认为六经辨证是三阳为热,三阴为寒,遂将《伤寒论》研究的对象与温病分开,一寒一温,水火不容。在临床实践中如果持这种观点者,则看到的都是温病,看不到伤寒。


我认为《伤寒论》与温病学研究的对象是一致的,都是急性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。


任何一种疾病都可以有寒热两种表现类型。


体质偏阴虚者,可能出现寒轻热重的温病卫分表现,体质偏阳虚者,可能出现寒重热轻的伤寒太阳病表现,甚则为太少两感证。


因此寒温宜合不宜分,因为每一种急性热病都可以有两个侧面。


 三 


古人为了维护“三阴为寒”这一结论,所以才会有厥阴寒热胜复、阳复过度的理论出现。


实际上本来就是厥阴热厥,只因通过治疗后(特别是热厥向寒厥转化时,用四逆汤后肢厥已回),厥回而邪热仍盛,故出现其喉为痹、必便脓血、必发痈脓等症状。


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原发病不同有关。


如中毒性肺炎可以出现呼吸困难、其喉为痹;中毒性痢疾可以出现腹痛下利、必便脓血;败血症可以出现脓毒血症,必发痈脓等等。这些显然不宜用阳复过度来解释。


并且,阳气(代表了正气)回复到一定程度,如果是寒厥亡阳,阳回则当治愈,为何阳气又变成邪热呢?岂能由寒厥再转变为热厥?这种例子在临床上是找不到的。


如果一定要用阳复过度来解释,则阳既代表正气,又代表邪气,这种概念上的混淆不清,恰恰又是朴素辨证法思想的局限所造成的。


 未完待续...... 


注:本文选自《时振声伤寒发挥》,本书由肖相如整理,中国中医出版社出版。本公众号仅用于学术交流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猜你喜欢,点击可阅读原文:

中医必须学习西医

为什么谈“西医”要色变呢?

伤寒 | 厥阴病临床解读之四:寒厥不会有“厥热胜复”



健康|快乐|自由

肖相如频道
长按二维码识别加关注

欢迎大家留言讨论

投稿请发送至:xiangru66@qq.com

新浪搜索:中医肖相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